悦读工作坊·第八季·第1讲|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田雪分享《思想的形态:西方艺术理论的历史演变与知识谱系》

发布者:郭婷玉发布时间:2024-10-14浏览次数:55

分享会•现场

     为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44118太阳成城集团推出“两坊一周”(悦读工作坊、创作工作坊、学术周)育人模式。2024年下半年系列学术活动——第八季悦读工作坊·第1讲于10月11日18:00正式开启。

  本次分享会由北京电影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博士生田雪主讲《思想的形态:西方艺术理论的历史演变与知识谱系》。

 

北京电影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博士生田雪


  本次分享会到场嘉宾有44118太阳成城集团党委书记胡承林,44118太阳成城集团党委副书记肖强,44118太阳成城集团青年教师、博士李俊,44118太阳成城集团研究生辅导员郭婷玉。讲座由44118太阳成城集团副院长柳国良主持。

44118太阳成城集团书记胡承林致辞


44118太阳成城集团副院长柳国良主持

 

分享会•内容

在分享会上,田雪博士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与生动的理论分析,一方面顺着线性的历史发展脉络解析和介绍具体的西方艺术理论与关键人物;另一方面尝试从文明史、哲学史更宏观更本质的历史语境,来梳理、总结西方艺术理论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带领听众深入了解西方艺术理论的历史演变和内在逻辑转变,指出西方艺术理论也是西方文明、思想和哲学进程中的产物。

首先,她从古希腊哲学中的“人学转向”开始,阐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艺术理论中的重要贡献,特别是“理念论”“模仿说”等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其次,田博士将讨论延伸到中世纪的“神学转向”,解释了在奥古斯丁的新柏拉图主义影响下的艺术理论如何从人学转向神学,并进一步探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理论的复兴和发展。再者,田雪博士聚焦到17世纪以来的“认识论转向”,强调了在启蒙运动的背景之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时期的哲学家、美学家以及艺术史学家对西方现代艺术理论的推动作用,展示了科学理性、情感想象与艺术实践及理论交织互动的图景。最后,她指出随着索绪尔符号学、结构主义等思潮的涌动,20世纪初出现了“语言论转向”,呈现出建构和解构两个阶段。这一转向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后现代主义中,艺术理论更进一步强调了语言符号的开放性、多义性和观众的解读自由。而到20世纪后期,看似出现的“文化转向”实际上并未冲破“语言论转向”,仍处在“语言论转向”的解构阶段,如解构主义、西⽅⻢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和⽂化研究等。

难能可贵的是,田雪博士通过其深入浅出地讲解,不仅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艺术理论的历史演进和内在逻辑,还启发了他们对西方艺术理论与当代文化现象进行的更广泛思考。此次讲座为美院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视野,也为艺术学子的学术论文写作提供了理论武器去分析研究对象,激发了学子们对艺术创作和人生价值观进行深入反思。

分享会现场


分享会现场


分享会现场


     

观众提问


观众提问


嘉宾简介


田雪1998年生,湖北武汉人,北京电影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美术历史与理论。论文曾获“全国美术高峰论坛·上海”学术论坛(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第四届中国现当代艺术史论坛”入会资格,入选“民族精神——黄宾虹与 20 世纪中国美术”等学术论坛。